Mywed國際婚禮攝影比賽分析

note_008

自從參加mywed以後,我就像酗酒的人一樣,即使再忙每天還是會上去小酎幾張,對我來說不斷把好東西放在腦中暫存,在處理照片的時候幫助很大,但工作進度永遠趕不上,這兩個禮拜不敢上fb回留言發作品,這種心情就像在躲債的人,深怕在菜市場吃碗魷魚羹被路過的債主認出來,但這陣子mywed看下來有些感想,萬忙之中還是簡單的寫一些,不然這些想法每隔一陣子就在我腦中跑也很難專心做事。

就參加的國家來看,歐洲參加的國家和攝影師很多,參加人數最多的義大利甚至是台灣的三倍,義大利婚攝的水準很高,一點也不輸達美樂的龍蝦沙拉披薩,另一個我很喜歡的國家則是波蘭,他們的風格大多是我喜歡的類型,當然要說我們台灣的婚攝水準真的很好,不是說老王賣瓜,跟同在亞洲的幾個國家相比,我們拿到Editors choices的比例和數量都比較高。

從mywed也可以看到色彩風格和人種膚色間的關係,歐洲系國家在色彩處理的藝術成份多,彩度對比大多偏淺色和清淡,黑白也用得多。同樣是白人的美國在彩度和對比就比較強,畫面也較歐洲來得明亮。亞洲的台灣跟馬來西亞風格比較接近,色彩給我感覺是比較偏向美國的風格,印尼給我的感覺則跟歐洲比較像。不過比較意外的是Canon辦的比賽反而日本的參加者很少,而且目前還沒有看到韓國有人參加,這點還蠻奇怪的,畢竟台灣有很多消費者喜歡“韓風“,照理來說韓國的婚紗業應該也很蓬勃。

網站上的好照片太多,有個Editors choices的編輯精選,雖然很多超強的照片並沒有進Editors choices,但有進Editors choices都絕對值得一看,這陣子觀察下來,個人覺得歐美照片和台灣不同之處,場地造成的光線使用與鏡頭調度是一個原因,比如以新娘休息室來說,我們兩坪大的地上可能有三箱禮服兩箱化妝箱,沙發上有八個手提包,梳妝桌上有茶水餐點還有各種跟新娘人中齊高的物品….使用長焦段鏡頭往往不是為了營造壓縮感,而是為了要跳過或減少視線上的紊亂。

但硬體的空間終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決定性的差異還是在民族性的不同,市場的要求或少或多或全部會影響攝影者取得的畫面,使得一場婚禮的重心有所不同,比如台灣的婚紗是結婚前拍攝,畫面元素以兩個人的情感為主,重視婚禮裡必要性的畫面,闖關/進場/拜別擁抱/儐相+新人的創意合照…對於光線的處理抱著一種人定勝天的逮丸郎精神,不管多讓人眼神死的聚光燈和天花板,交件時都會想盡辦法讓你看到白紗蕾絲的細節。

歐美的參賽照片pre-wedding也佔很大比例,但因為在婚禮當天進行加上老外比較開放,所以除了兩個人的情感以外,有些還會加入當天的元素在裡面,婚禮則比較容易看到這一天的純綷花絮,比如睡著或給你眼神死的小花童,滿嘴刮鬍泡沫在喝啤酒的新郎,一群在幫新娘綁吊帶襪穿禮服的伴娘….等等,對於光線的處理是一種聽天由命的做法,夜晚的戶外婚禮就是讓你知道晚上真的很黑啊反差很大,不然乾脆直接給你黑白照片,宴會的彩色燈光就是讓你知道彩虹真的有七種顏色,然後同樣的是,不然乾脆直接給你黑白照片。

雖然並非絕對如此,但目前我的觀察大概是這樣就是了

而在看了很多Editors choice的照片以後,我自已的解讀是這些照片的內容大多都包含在巴特在《明室》提到,攝影裡驚奇的五種特質(《明室》 P42.43),比如以下這些我喜歡的照片:

稀罕
http://mywed.com/photo/2388245
http://mywed.com/photo/2373537
http://mywed.com/photo/2360099

決定性時刻
http://mywed.com/photo/2416359
http://mywed.com/photo/2323047
http://mywed.com/photo/2308429
http://mywed.com/photo/2304933
http://mywed.com/photo/2347667
http://mywed.com/photo/2343739

壯舉
http://mywed.com/photo/2407859
http://mywed.com/photo/2396713
http://mywed.com/photo/2311181

技巧
http://mywed.com/photo/2301723
http://mywed.com/photo/2397889
http://mywed.com/photo/2351909

奇想
http://mywed.com/photo/2417411
http://mywed.com/photo/2384673
http://mywed.com/photo/2310047

排除掉pre-wedding的照片之外,Editors choice裡面決定性時刻佔很大的數量,看過mywed這些決定性時刻的照片給了我一個新的想法,所謂決定性時刻不全然在於那瞬間捕捉到什麼事,而是因為那件事對照片產生怎麼樣的改變,好像我們都很常拍拜別時擁抱哭泣,我自已進入Editors choice也是這樣的照片。

http://mywed.com/photo/2375401

我一直都覺得因為我拍到了決定性時刻,但說實話任何一個人在旁邊都可以拍到差不多的畫面,自已再多看了幾次,我覺得是因為在處理照片時,構圖做了一個比較大膽的格放強調了父女,父親眼角那些緊蹙的皺摺才使這張照片的情緒走到一個新的地方,而不只是因為這個瞬間。

除了驚奇的五種特質,我覺得Editors choice的照片,和之前投Italy Vogue photo的評審口味有相近之處,就是入選的照片本身都具備了三個要素:

藝術性
質感
意義

Editors choice這一區的照片,你看了完全不會去在意白平衡是否準確、人物臉上有沒有陰影,還是手腳是不是被切到….它就是你一看就會被畫面給吸引,當然這並不是說以上就不重要或可以隨便來,而是說處理得“到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每隔一段時間會看到網路上出現地獄攝影師,苦主總會附幾張地獄一遊的照片佐證,很多時候自已做這行的一看就知道那其實是想拍什麼或是想把處理成什麼風格,攝影者的想法沒錯,問題是在處理得不到位,比如套用罐頭濾鏡只有異色沒有畫面層次的底片風格,只有銳利細節卻把光影丟掉的HDR,又或者是特寫的意境照,卻因為構圖元素零亂主從不分,使得想表達的主題被削弱到變得毫無意義….諸如此類的,簡單說就是做得不到位,那就完全變成另一個東西了。

就我個人的看法,這三個要素當中,意義主要取決於拍攝當下,藝術性是拍攝當下和後製參半,質感則取決於後製居多,大家都拿差不多的相機,拍下來存在記憶卡的raw檔分別不到哪裡去,膚色/相機的不同雖然在後製時會有影響但並非主因。

羅馬不是一日造成,那些半數以上的照片都拿到Editors choice的義大利人也不是只在羅馬住一天就培養出優秀的美感與對畫面處理的洞悉力,那是他們從小到大生活的環境使然,所以他們處理的不是色調,而是透過對畫面層次的處理所衍生出來的色彩,那不是套個present改幾個參數就出來的,但這要再講起來就又話頭長昏天暗地講不完了,只能說老外對於後製的藝術性和質感的拿捏真的是恰到好處。

以上,關於mywed的一些個人想法

最後,因為八月之前肯定是沒時間做新網站
這裡附上之前整理過一些投mywed的作品
雖然取巧了點,但就當做是網站改版前給新人參考的暫時精選集
之後有時間再陸續更新

閱讀 Facebook 原文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