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圖層加減變
前幾天和朋友見面,詢問我何時幫他補習一下,上個photoshop的課,昨天有香港的朋友也問到顏色處理的問題,趁著今天工作到一個段落,寫一些個人在photoshop處理顏色的心得。
當然,照慣例還有心得文十倍數量的無聊話。
我會儘可能的把複雜的心得文寫簡單,簡單的無聊話寫複雜,然再回過頭來再把簡單的心得文寫複雜,複雜的無聊話寫簡單。
先說photoshop拿來做設計的時候,那可以講的非常多,比如你要做高階磨皮/髮絲去背會用到alpha channel;立體物件貼材質片、合成,會用到透視點;做dispresion/crack effect會用到特殊筆刷、選取/變形……以前做網頁設計時我很著迷在這些事情上面四處看教學,下載了幾十G的素材/PSD/AI…依樣畫葫蘆一下大概還不會差太多,但久了我設計還是做得很爛,因為即使學會這些設計用的功能,下載了無數的素材…但重點還是在控制這些工具的創意。
well, 然後上面這段完全沒有重點不看也沒關係
可是當你看到這裡已經來不及了,抱歉
那只是想告訴你我做過設計,這樣以下的文可信度比較高
排除掉前面設計層面的應用,photoshop單純拿來處理照片顏色、質感等…在工具上簡單許多,從現在算起估計十分鐘我就講完了,在螢幕右下角往左數五公分倒數第四顆圓形的icon(正數也是第四顆),那幾乎就是關於照片顏色處理的全部,你看photoshop界面一打開幾十個icon和上百個下拉選單功能好像很複雜,但處理照片百分之九十五都決定在右下角那顆icon展開的19個功能圖層,而且這些功能圖層大多只要以scroll bar調整數值。
常常有朋友告訴我photoshop很複雜不像LR那麼直覺用得很順,問我怎麼上手?我在網路上找了一張顏色曝光對比一般的照片,做一個簡單的示範,簡單到寫起來我都覺得有點羞恥,因為你很容易在網路上找到比這個複雜10倍的教學或下載,所以這裡我只說示範稱不上教學
(原圖、過程、結果 如fb相片所示)
加一個純色圖層 顏色設定為 #24381b 圖層屬性使用 排除
會先得到一個異常清淡的感覺,萬一剛好你喜歡這樣的畫面
你可以喊 我覆蓋一個圖層結束了這個回合
(不過這張的原圖就很好了,你要零個圖層就結束這個回合也可以,但這樣就不好玩了)
如果覺得清淡的畫面太平,層次不夠,色偏太多
那麼拷貝一份背景做為圖層
把它移到色彩填色圖層的上面
拷貝圖層屬性設定為 加深顏色
這時候,整張圖是從清淡的風格變成一個爛掉的狀態
但是不要害怕,你只要有黨證或Photoshop
什麼東西爛掉都有藥醫
再把這個拷貝圖層的透明度降到25%,色彩填色降到85%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個清新的色彩風格就出來了
對應三個月前寫處理顏色的三字經
加
減
變
這個示範正好就是具體化這三個字
加功能圖層
減圖層透明度
變圖層屬性
Photoshop用圖層來處理顏色的好處是透過組合的觀念,用少許的控制項就能得到多重結果,例如上面的例子兩個圖層就可以做一整個LR present的結果(當然LR一個色調分割也可能做五個PS圖層的結果),然後一張照片增加到5個圖層、10個圖層,再加上遮色片和少數的濾鏡….等等,堆疊出來的層次細節會不同,你可以再加純色圖層混合出另一種顏色,可以再加曲線圖層去強調單一顏色,又或者再加能控制多重色彩的色版混合或選取顏色…..一共有19個功能圖層,每個圖層有27種屬性和1%~100%的透明度,組合出無限的可能性。
無限可能性的組合聽起來好像又變複雜了,但本質上還是簡單的,因為換個角度說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代表著要做一個相同的個結果,同樣也有無限種方法可以做到,雖然使用越多功能圖層,調整時顏色的規則性就越難預測,但不管使用2個或20個圖層的要點都一樣,要緊的是看出哪個顏色加太多要踩剎車,哪個顏色加太少要換檔摧油門,哪個顏色需要打方向盤轉車頭……
這是一個很爛的比喻,抱歉
畢竟我路邊停車的技術差不多也只有這樣。
以上
看到這裡,應該不用10分鐘。
關於photoshop顏色處理的教學,我能講的就是這10分鐘的東西,因為兩個圖層我可以寫出它組合的規則,就像即使停車技術很爛還是可以告訴你什麼時候要踩剎車、什麼時候要摧油門、什麼時候要打方向盤,三個圖層也ok,頂多車屁股撞一下電線桿,還是能把車停進去。
但你不會只滿足兩、三個圖層的結果
你要的不是一個停車格,是一整個停車場。
(咦?這比喻好像從很爛變很厲害,趕快抄在書桌右邊做人生座右銘)
就像這個示範,因為原圖已經很好,兩個圖層只是創造色彩可能性的開始,並不表示一定變得更好,要讓它更好只有這樣是不夠的,但當圖層使用到六個、七個、八個….十個,二十個甚至更多的組合,那些已經是對影像色彩的經驗和直覺,是在前面示範的10分鐘以外,它是你時間累積出來的人生,不一定和攝影有關,或者說就是你生活的養成,你說生活能做教學嗎?那沒辦法的,可能你過得比我精彩也不一定,畢竟我是在宮澤理惠出露三點寫真集就很震憾那個年代的青春期長大,我們的golden age是不同的,雖然最終我還是買了工藤靜香的寫真集而不是宮澤理惠。
如前面說工具就那幾項,而且ps以外的third party軟體多麼的好用,你要底片效果?Alien skin有很多,甚至手機app就可以了,要人像HDR? Topaz Labs Detail摧下去,不太要求的話十之七八的形就出來了。可是即使軟體簡單到把滑鼠倒過來也會用,但在貼圖區除了那些很好的作品之外,你總還是會看見意圖仿lomo超展開的顏色與質感非常獵奇的HDR。
所以把photoshop講到跟生活相關不是在打高空,因為我真覺得是如此,你會發現有美術或設計背景的攝影者,在色彩質感的處理和呈現上大多會有各自獨到的地方,因為過去的生活裡面,學校或工作中要接觸的環境,他們可能要看很多好的設計書,不是設計軟體的工具書,是在雅典書局裡整本的設計海報、波隆那插畫年鑑或只有照片沒有任何文字的攝影集,那些都會間接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對色彩的看法,或者說看得到的顏色。
有人會注意到《哈拉瑪莉》、《門當父不對》這一類的喜劇片不會出現《火線救援》、《女模煞》那種濃重的色彩(東尼史考特(R.I.P)近十年來的片子色彩都很好認),注意到電影裡80年代和40年代會用不同花樣的壁紙,歐陸片的色調和好萊塢電影不一樣,又或者注意到日劇人物的妝髮就像我們去日本旅遊遇到的當地人,燈光大都趨近於真實生活的明暗,使用偏綠的色調會讓你有生活的感動,而我們本土八點檔人物的妝髮常常像是去喝喜酒,三廳戲的燈光永遠看起來一樣亮,而偏綠的色調會讓你想到低成本的鬼片。
這些都是生活裡的一些細節,但平常這些觀察細節的眼光,就是關於一個人在調整顏色時,對色彩與畫面本身或故事性能連結到何種程度。
這十分鐘以外的東西,我是沒辦法做教學的
至少不是期望上幾堂課功力大增的速成
沒有那麼好的事
真實世界並不存在九陰真經
「功夫是什麼? 功夫就是時間」-王家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