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9 A7R3入手不開箱心得 (10):Sony A9婚禮攝影實拍作品-鏡頭、色彩心得與動態範圍

全部以Sony系統的A9拍攝的一場婚禮攝影,完整作品在以下連結:

婚攝 | Shu & James – 戶外美式婚禮 { 台北-納美花園 Nsvi Garden }

因為是白天全戶外婚禮,所以只有一開始在新娘休息室少數合照使用到閃燈(神牛V860II,機頂),其它就完全是以自然光拍攝,上一篇感想為主已經談了蠻多A9機身在拍婚禮關於對焦電力等等的部份,這次機身就只比較一張點測光失誤時暗部拉回4ev的比對:

Sony A9 + Metabones 5 + Sigma 35mm F1.4 @ F1.4 ISO64 1/16000s

+0ev

+4.0ev

上圖的暗部取100%局部檢視


Sony A9在低iso的動態範圍雖然很好,但其實多年前Nikon D4S也經有相同水準(DXO的測試都是13.3ev),在2018年這樣的動態範圍只算是日常表現,不像六年用D4第一次看暗部拉回4ev那麼震憾了,不過考量到A9比D4S多了1.5倍的畫素(2400萬vs1600萬),Sony的黑科技確實是有進步,而且特別要提醒的是,這並不是用原圖加ev,而是在ACR裡已經大量調色之後再加EV,在這樣的條件下雜訊與偏色與細節保留仍然控制得很好。

這次是發表Sony系統拍攝整場的作品,說一下比較完整的鏡頭與後製色彩心得。

使用FE原生鏡頭有85mm F1.8和24-105mm F4 G,metabones5轉接sigma 35mm F1.4和Canon 135mm F2L,用Adobe Bridge統計鏡頭使用的比例如下:

40%:FE 24-105mm F4 G OSS
26%:FE 85mm F1.8
24%:Sigma 35mm F1.4 ART
10%:Canon 135mm F2L

(4月份加碼買了一顆FE 90mm F2.8 Macro G OSS微距鏡,用來拍攝婚戒非常好用)

從鏡頭使用的比例,可以看出標準變焦鏡頭是我拍婚禮最重要的鏡頭,因為變焦鏡的靈活度對我這種個人獨立作業的婚攝非常重要,以完全使用Sony系統來說(主力機/備機都是Sony),其它鏡頭可以用轉接,但標準變焦鏡的工作頭一定要用原生FE鏡,這樣才能在沒有心理負擔下放心工作,所以在Sony A7RIII發表的當天,我同時購入了24-105mm F4 G OSS這顆鏡頭。


Sony A9 + FE 24-105mm F4 G OSS @ 24mm F4 ISO80 1/1600s

雖然我用一個月後(2017/12/06~2018/01/10)還是脫手換成24-70mm F2.8 GM,但24-105mm f4是一顆讓人非常難忘的鏡頭,就對焦速度與畫質來看當工作頭沒有問題,它用F4開放光圈從24-105mm全焦段,從近拍端到無限遠的距離,幾乎可以說在任何情況下銳利度都有很高的水準不會有明顯的下降,搭配Sony A9拍婚禮在大部份的時候AF-C的對焦速度、合焦能力和GM也接近,之所以換成GM還是因為拍婚禮的環境需求,畢竟暗處GM的合焦能力與對焦速度還是比較強。

對於我這種以自然光為主的婚攝來說,在毫秒必爭的場合大一級的光圈進光量增加,有利於相位對焦的合焦能力與速度,同時少撥動一輪iso在操作上更流暢,而用低一級的iso保持安全快門對畫質也有幫助,因為sony機身(A9/A7R3)的iso每拉高一級對畫質的折損,我認為是明顯大於以前用Nikon的經驗,雖然知道DXO給sony a9和a7r3在iso的項目(Low-Light ISO)很高的分數,但以我十多年用nikon和這半年來用sony處理照片的結果,我認為在暗部微光開高iso的時候(1600以上),超過3500分的A9和A7R3明顯不是只有2434分D5的對手。

主力的標準變焦鏡以外的定焦大光圈,我最常用的並不是號稱人類視角的50mm,而是再更窄一些的85mm這個焦段,過去習慣用Nikon 85mm F1.8D,所以85mm也是選擇用FE原生鏡的85mm F1.8,這顆鏡頭應該不用多做解釋,輕巧的體積重量與佛心的售價(以sony來說 xd),但有極佳的解像力,是FE原生鏡突破DXO 40P-Mpix的四柱之一,對焦速度也能在工作放心使用。


Sony A9 + FE 85mm F1.8 @ F1.8 ISO125 1/4000s

另兩顆定焦鏡是Sigma 35mm F1.4 ART和Canon 135mm F2L,用metabones 5轉接,35mm f1.4和原生鏡已經非常接近,135mm f2l就要看光線(在轉接環的對焦篇已有詳細測試不再覆述),總之這兩顆在婚禮工作上都是可用,35mm f1.4 art近可攻退可守,從2012年一推出就是我愛用的定焦鏡,在宴客廳抓拍到一半的時候桌邊臨時有人要揪合照也不怕沒地方退。

Sony A9 + Metabones 5 + Sigma 35mm F1.4 @ F1.4 ISO80 1/5000s

Canon的135mm F2L雖然使用上比較受限(合焦能力很吃光線,對焦範圍在中央1/3),也不像過去用Sigma 135mm F1.8 ART會看到驚人的銳利度(畢竟Sigma ART系列是來自宇宙魔方或火種源之類的外星科技,光圈全開就很銳利),但是畫質其實也是很好的水準,而且重量與體積的設計配合SONY A9的五級防手震,使得它拍照的成功率比Nikon D5+Sigma 135mm F1.8 ART更高。


Sony A9 + Metabones 5 + Canon 135mm F2L @ F2 ISO125 1/2000s

最後說一下拍攝後回電腦處理色彩這件事,Sony A9原生raw(機身色彩),我覺得它的體質很容易魔改(笑),過去Nikon D5的開箱心得我曾寫到D5的色彩相較於D4比較不容易上手,但花一段時間去適應和研究它後D5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色彩,Sony這一代機身(A9/A7RIII/A7III)的raw我認為是比較容易上手的,而A7R3的色彩範圍比A9又再寬廣一些,以這半年來的經驗和過去用Nikon系統相比,我覺得Sony的raw比nikon更容易處理成我想要的方向,尤其轉接Canon 135mm F2L的時候,有時會有一種:「啊…..原來人家說發色是這麼一回事」的感覺。










順便插播一個題外話,最近Tamron FE 28-75mm f2.8(A036)給Sony E接環的新鏡即將上市,很多人會拿24-70mm gm和24-105mm f4這兩支來做比較,從國外攝影部落客Jared Polin的網站https://froknowsphoto.com/tamron2875/下載了一些tamron A036在75MM f2.8光圈全開的raw檔(Jared Polin提供的tamronDNG大多都附加了程度不一的銳利化,在acr或lr裡要先改成camera raw預設值才會看到未設定的原檔),我自已跟Jared Polin一樣用A9的機身接24-70mm f2.8 GM,在差不多的光線環境與物距,以相等的機身數據拍攝,雖然不在同一環境拍攝沒那麼嚴謹,但結果和我對恆定光圈標準變焦鏡的認知大致上是相同的。

Sony A9 + Tamron 28-75mm F2.8@75mm F2.8 & Sony 24-70mm @70mm f2.8
iso 400
1/80s(tamron)
1/100s(sony)

N系統我用過大部份廠商的F2.8恆定光圈標準頭,NIKON/TAMRON/TOKINA/SIGMA….其中Sigma 24-70mm F2.8甚至買過三支(二代+三代),f2.8的標變不能期待每個焦段畫質都一樣,從最廣角到50mm(兩倍左右)畫質一般都不會差太多,都是從50mm以後越接近望遠端的70mm下降變明顯,我的經驗是24-50mm(2x)這一段基本上都不會差,決勝負或說差距明顯之處都是在光圈f2.8全開的望遠端。

下圖為對焦處局部100%截取的比對,點開圖以後可再點擊右上角的全螢幕圖示,可看到完整不失真的大圖。

以上,個人這段時間的Sony A9婚禮拍攝心得,希望對關注用Sony系統拍婚禮的朋友有幫助。